换客,只败家不花钱
“生活好无聊,干什么都要钱。有一块闲置地,几个没事的家伙,背起吉他、扛起肥皂箱、摆起从家里不知哪个角落翻出来的废/宝物。俯卧撑换啤酒,演讲一段换地瓜。以物易物、以务易务、以物易务、以务易物(务指服务、劳务)。冰好啤酒、烤好地瓜,欢迎大家来交个朋友、换些掌声、找点开心——什么都换,就是不换钱。”
让人心动不是吗?这是台湾小伙阿文为6月17日召开易物集会写的通知。同样本着换物的理念,5月,上海网友晓蕾在一间咖啡厅组织了“白领囤货消耗大会”;8月,广州某潮流杂志正在策划一场换物主题的摆摊大PARTY。
以物易物,这种最最古老的交易方式,正在为一群白领所追捧。经过“打折血拚”“跟风消费”“缓解压力”之后,他们找到了新的“败家”理由,却有着同样的苦恼:风潮太快,金钱太少,衣橱太满。
那么,交换吧——“易物网”开张才短短两个月,注册的“换客”已经膨胀到4万了。
“红别针换房”的中国翻版
8月11日早上,从新加坡回国过暑假的潘梦爬起来,睡眼朦胧地打开了电脑。洗脸刷牙回来,主页“易物网”已经蹦了出来,11条留言和6条交换请求,“每天早上都是新的”,她一下子兴奋起来。
19岁的潘梦,这样开始她暑假里的每一天,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和“换客”们的沟通、联络、会面上,连自己都觉得病态,“最好老天爷劈我一下,让我清醒过来”。不单是她,全国越来越多“换客”都沉浸在“红别针换房”的故事里,在网上守候着、交换着。
“红别针换房”的传奇是所有被采访的“换客”都在讲的故事:2005年7月,美国一个比萨店店员凯尔·麦克唐纳偶然得到了一枚30厘米长的红别针。他在全球著名的分类广告网站贴出交换广告,并成功换到一支好看的鱼形笔。后来,鱼形笔又换成了一个小手工艺陶器,接着换来了烤炉、一大桶啤酒之后更是一次比一次神奇,依次是雪地摩托车、一次远程旅行、录音签约,并最终在一位落魄女歌手那里换到了一栋两层别墅的一年居住权。今年4月,他已带着女友住进了别墅。
4月19日,上海商人朱人杰看到这则新闻觉得大有可为,为了借着“红别针”的噱头,仅用了2个星期,“易物网”就建起来了,“连市场调研都来不及做”。后来他才知道,个人对个人的专门换物网站,国外还没有先例更别提成熟模式了。2000年“雅宝网”上曾经开过一个换物专区,但是失败了。
网站能火吗?眼看着老婆率先迷上“易物”,每天晚上玩得不亦乐乎,让朱人杰松了一口气。8月,网站上的货物达到了9万件,成功交易了1万件,“换客”近4万人。
此外,国内还有“易物狗”“ 易货网”等以物易物的平台,都借着“红别针”的春风诞生了。
天气好的时候,一些社区也学习英美的车库销售模式,搞起了交换大会。北京望京小区的住户孙丽拿出电动车模向记者炫耀,原来这是用儿子的笑脸和几本小儿书换来的,随即,她也向记者讲起了 “红别针换房”的故事。
“购物狂”找到新通道
古书上说,神农去采药,看见一个农民蹲在路边等着用牛换粮食,三天以后,神农回来了,那人还蹲在那里,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用粮食换牛的人。
神农发现了以物易物的缺陷:信息不畅,过程繁杂,于是有了市场。再后来,又有了货币可如今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为何又受青睐了呢?
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面前,信息不畅根本不是问题,到网上输入“用手机换MP3”,近百条交易意向便一目了然。
翻看“换客”在网上罗列的“闲置”物品,物质之丰富像张柏芝在电影里演的“购物狂”一样令人瞠目,记者仿佛撞进了“天生购物狂”的家:领导送的手机,抽奖得到的洗衣机,买化妆品送的小样,男朋友送的Dior吊牌,谁家没点冗余物资呢?
一位署名“小妖精”的换客只有24岁,她周末调节压力的方式是去逛街,而在工作时间,就到“易物网”逛逛,这里冲淡了她工作中的烦恼。
她爱买碟片,但碟片再好,也没心情看两遍;她也爱买化妆品,洗面奶十多种,可是脸只有一张。留着吧,快过期了;换钱吧,即丢人又麻烦;交换就成了“不那么俗气”的解决办法。
于是,碟片《欲望都市》换到了Dior的粉饼,会产生过敏的大牌彩妆则换成了可心的护肤品,一件件积压的东西都变成了宝。
“讨厌别人讨价还价,讨厌铜臭味的交易”,这正是Shelly关闭“淘宝网”小店来“易物网”的理由。这里没有买主卖主之分,没有金钱交易,没有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交易因此轻松很多,更像朋友之间的行为。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换客”群:他们以年轻女性为主,多为白领,一般不超过30岁,爱逛街,爱名牌,爱上网,习惯于用MSN、QQ交流,还可能是仅耳环就有几十对的购物狂,或者专门收集某种玩偶的占有狂。
需求决定价值?
安徒生曾经写过一则童话,故事讲的是:老头子牵着家里惟一的财产——一匹骏马,要去集市上换一年口粮,一路上善良老实的他不断地被“聪明人”利用:他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一位目睹整个过程的商人认为这下老头子要被老太婆骂死了,并下了一斗金子作为赌注。
即使是古代或在童话里,人们也会把那个“以大换小”的谦谦君子称之为“傻蛋”或“神经病”,也绝少会出现“以小换大”的超值交易。
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更是把人看成是一个“理性经济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着利己的本性,行为目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原理,都无法解释这样一个等式:一枚回形针=一个大别墅居住权。
“他们其实不是在做一个经济范畴的事,他们是感性的经济人,他们在交换中寻求乐趣。”“易物网”CEO朱人杰如此解释经典理论的失效,“换客”的口号即是“需求决定价值”。
网名avboys2001,真名叫王麒皓,自“易物网”成立以来,一直是“换客”冠军。23岁的他已经成功交换200余次了。
让他一举成名的是一次突发奇想的交换。“六一”时,他在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名为“欢乐的回忆”的“物品”,并在描述中写道:“喜欢超级玛利吗?喜欢机器猫吗?喜欢阿童木吗?喜欢我们儿时快乐的回忆吗?来,让我们交换回忆,一起快乐。”这条信息点击率突破千次,很多人来找他联系交换回忆,以及糖果、玩具等等。
“等价”并不是“换客”们的核心词,王麒皓说他交换的惟一原则就是“开心就好”。心情好的时候他可以完全不计得失,他曾用自己的蓝牙耳机换了5根棒棒糖,也曾经用一盆芦荟换得了556M的储存卡。
开心、新鲜、有趣,这似乎是他们选择易物的第一理由。
在8月13日的一笔交易中,北京的“久久”(网名)用自己心爱的LOMO相机换
怎么全是广告啊????
不过
这篇文章我喜欢
换客网我也有帐号~~~~